著斷章取義的不斷取義......


每每提到哲學這名詞

就會讓人覺得這是很嚴肅的課題

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人一定都有過哲學性的思考

(只是我們不曉得原來這就是哲學的一環)


西洋哲學史提到﹕哲學是介於神學與科學之間的學問

神學是尚無法確實瞭解的事物揣測

科學則是理性的對事物進行分析判斷

而介於兩者之間的〝無人地帶〞即屬哲學


哲學(PHILOSOPHY)即是對智慧(SOPHIA)的愛好與追求(PHILO)

所以哲學的研究就在於〝如何明智〞、〝如果獲智〞的一門學問


而哲學研究大致可歸納﹕〝澄清語意〞〝追求真理〞〝選擇價值〞三方面


〝澄清語意

有人告訴我﹕你在跟人家討論事情怎那麼像冷血動物?

我說﹕對於事件的論證本來就應該先把命題定義清楚,不然怎做後續的討論?!

(即便我是站在浪漫主義這邊......)

我們常常看到朋友或者人與人之間的摩擦衝突

就是常因為個人使用語詞的意涵有所不同導致而造成溝通上的障礙

所以~哲學的思辦是不能含糊其詞的

而如何對命題清楚定義進而正確的判斷事件的真相

這就是哲學的基本訓練~它有助我們追求真理


〝追求真理

當新觀念與舊傳統之間產生衝突我們會對真理的存生開始困惑

為在兩者間尋求一個平衡而建立更接近真理的答案

通常我們會把以往只建立在有限證據的信念揚棄

但對於新觀念則得必須提出更有力的說明

不管是揚棄或者說明都應該合乎邏輯要求

更不能忽略事實間的關聯性

簡單的說就是~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態度

當然~〝絕對的真理〞很難確立

很多時候是非難辨~透過論辨與溝通

絕對之真雖未必可待~但被蒙蔽的事情將會逐漸明朗!!!

說到追求真理這件事~

一天到晚在雅典街頭問東問西的蘇格拉底就是典型的代表

他終日與市民周旋論辯以致於當時講不贏他的人(盲從者)

懷恨在心的指責他嚴重破壞傳統的價值觀念

最後被判死刑

他的罪名後來受到平反~因為他不過只是在追求真理

所以真理並不是廉價的商品更不能妥協

它有必須是以生命輸贏的!

追求真理的過程應該先培養捐棄偏見、避免武斷的態度

即使蘇先生好辯

但他唯一能夠確定的就是自己的無知

也唯有很誠實面對自己所了解或不了解的才可能聽見真實的聲音

所以就像李博士說的﹕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!

這是對追求真理最起碼的要求~

這時候一定又有人會跳出來說﹕追求真理又是為了什麼?

希臘三哲人可能都會異口同聲的合答﹕為了止於至善!!!


〝選擇價值

〝止於至善〞無疑是價值選擇的最後目的。

我們常在舊觀念與新信念間痛苦的進行評估後而行事

若順應傳統的價值觀行事則容易被接受被認同(或者鼓勵讚許)

若無法消除內心的疑慮而採行與舊傳統差異甚大的新思維

不但個人的賭注很大也容易造成週遭親友的不諒解

這樣的衝突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見的

以像大學選系考量

我們是要聽從親朋友好的意見選擇日後出路較好的科系

或是忠於自己的興趣即使未來可能餓肚子也要孤注一擲?

如果選擇前者就可以減少許多紛爭但就失去了勇於忠於自己的機會

若執意忠於自己則又常恐懼於無力承擔後果......

哲學家大多認為﹕有選擇的能力才是真正的〝人〞~真正活著的人

沙特也說﹕人可以聽們社會來塑造自己~但這是對自己的未來缺乏誠意的表現

之所以為人,就必須通過抉擇的過程,創造自己的生活找尋真實的自我

實現自由~這才是人生的價值

所以有人說﹕我要當隻無憂無慮、快快樂樂的豬,WHY NOT?

OF COURSE!只是他沒有發揮成為一個人的特性,沒有更深的感動

所以理性可能是生為人的福氣也可能禍首~但這也只有〝人〞擁有!



文末﹕

一般人在遭遇問題時,常因情緒失控、情感過分激動而失去理智

以致無法有效解決問題、導致發生不幸.....

若能在平時就可能進行哲學的基本訓練

置身事外的冷靜思考就可發揮作用

這方面不但可過濾自身某些固執成見的非理性成分

理清意態型態上的迷失

更可進一步為遭遇的問題困難提出因應之道!

總之

哲學訓練對於建立獨立自主的人生是有幫助的

不管經歷了什麼?得到或者失去什麼

我們都會有更深刻的感動

而智慧就是閃現在既瞭解又釋然的臉孔之中

習從容自在也是人生的樂趣呀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oma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